发布时间:2025-09-05 14:2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82)
**大班下学期教养笔记**
**题记**
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旅程,而教养,是滋养心灵的阳光。
**引言**
翻开这本教养笔记,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童真的窗。大班下学期,孩子们即将迈入小学的门槛,这一阶段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品格的塑造。作为老师,我深知教养的真谛不在于说教,而在于以身作则、润物无声的引导。每一个细节,每一次互动,都是教养的注脚。这本笔记记录的不仅是课堂上的点滴,更是孩子们在成长路上的每一次蜕变。
**本论1**
大班的孩子如同初春的嫩芽,充满活力却也容易迷失方向。在“文明礼仪”主题活动中,我设计了一个情景模拟:孩子们扮演小客人,学习如何礼貌待人。起初,教室里热闹非凡,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模仿“请”“谢谢”等词语。但很快,问题浮现——小轩在扮演时大声喧哗,甚至打断他人发言。面对这种情况,我并没有急于批评,而是蹲下身,用温和的语气问他:“你觉得小客人应该怎么表现?”他低头沉默片刻,终于小声说:“应该安静地听别人说话。”那一刻,我意识到,教养的种子需要耐心浇灌,而非粗暴拔苗。
**本论2**
教养的培养更需在日常细节中渗透。一次户外活动中,孩子们在玩滑梯时发生争抢,哭声此起彼伏。我观察到,孩子们的争抢源于对“轮流”概念的模糊。于是,我用一根小绳子将滑梯分成两段,让孩子们轮流使用。起初,他们仍有些不适应,但随着游戏的进行,争抢逐渐减少,取而代之的是互相谦让和欢笑。这次经历让我明白,教养并非空洞的说教,而是通过具体情境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。就像春雨润物,悄无声息却滋养万物。
**结论**
翻开这本教养笔记,我看到的不仅是孩子们的进步,更是教育者的成长。教养如同一盏灯,照亮孩子前行的路,也温暖着我们的心。在大班下学期的每一天,我都在用行动诠释“教养”的意义:它是一次次耐心的引导,是一次次无声的示范,更是一次次心灵的对话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但我知道,只要用心浇灌,每一颗种子终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。
**场景**
清晨的阳光洒进教室,照亮了孩子们稚嫩的脸庞。空气中弥漫着新洗的棉被香气,混着窗外飘来的槐花甜味。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,笑声如银铃般清脆,惊起一群麻雀。我站在窗边,看着他们蹦跳的身影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教室里的玩具车整齐排列,书架上的绘本被翻得起了毛边,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字迹记录着他们的成长。这一刻,我仿佛触摸到了教育的温度,也感受到了责任的分量。
**初遇**
第一次带孩子们进行“分享”主题教学时,我准备了五颜六色的糖果。孩子们围坐在地毯上,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手中的糖果。我轻声说:“请把糖果分给身边的小伙伴。”小雨却将糖果紧紧攥在手里,嘟囔着:“我要自己吃。”我蹲下身,用手指轻点她的手心:“如果你把糖果分给小雨,她会和你一起分享快乐。”她犹豫片刻,终于将糖果递给了邻座的小轩。那一刻,我看到她眼中的光芒,也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以心换心。
**波折**
然而,教养的培养并非一帆风顺。一次手工课上,孩子们需要合作完成一幅画作。小轩和小雨因颜色分配发生争执,甚至撕扯画纸。我试图介入调解,却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怒火。我深吸一口气,没有直接批评,而是将画纸轻轻铺开,指着画面上的彩虹说:“你们看,彩虹的每一抹颜色都独一无二,但只有融合在一起,才能绚烂多彩。”孩子们沉默片刻,小轩主动递上画笔,小雨也伸出手,两人合作完成了画作。这次冲突让我明白,教养的培养需要智慧与耐心,更需要以身作则的示范。
**顿悟**
那年春天,我带孩子们去公园春游。阳光明媚,草地上开满了野花,孩子们在草丛中追逐蝴蝶,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。我看到小轩蹲下身,用树枝轻轻拨开落叶,为小雨让出一条小路。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,教养的真谛不在于教条,而在于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就像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,孩子们在与自然的互动中,学会了关爱与尊重。教育者的责任,是成为那一缕春风,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,感受到温暖与力量。
**余韵**
回望大班下学期的点点滴滴,教养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。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,那些不经意的瞬间,都是教育的馈赠。我常常在午睡时,看到孩子们安静地躺在小床上,像一群沉睡的蝴蝶。他们的梦里,或许有彩虹,有花朵,也有老师的身影。我知道,未来的路还很长,但只要保持初心,用爱与智慧浇灌,每一颗幼苗终将成长为参天大树。教养,是教育者与孩子共同书写的诗篇,是成长路上最美的风景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大班下学期教养笔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