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励志说说 > 早上好说说 > 本文内容

画里画外(东方出版中心2015 画里画外纪录片

发布时间:2025-11-15 22:0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17)

画里画外,画里画外——书画缘丛书,画里画外(东方出版中心2015,关注|

画里画外

题记:画布上的光影是凝固的时光,画外的呼吸却是流动的生命。

老屋的木窗棂将阳光切割成菱形,落在斑驳的墙面上。我常坐在那张褪色的画架前,看爷爷用毛笔蘸取赭石色,在宣纸上勾勒江南烟雨。他的画里有青瓦白墙的倒影,有柳条拂过水面的涟漪,有老船夫撑着竹篙的剪影。而画外,是吱呀作响的木门,是檐角垂落的雨帘,是晾衣绳上飘动的蓝布衫。那些被笔墨定格的瞬间,总让我想起他常说的那句话:"画里的世界是静止的,画外的人生才是鲜活的。"

七岁那年,我第一次在画纸上看见爷爷的笔触。他教我用狼毫蘸取墨汁,却总说"墨要像呼吸一样自然"。记得他画《江南春色》时,我蹲在画案旁看他调色,松烟墨在砚台里化开时泛着幽蓝的光。"你看这墨色,"他忽然开口,"像不像江南的晨雾?"我眨着眼睛,看他将墨汁滴入清水,墨色在水中晕染开,仿佛真的看见了雾气漫过青石板路。那年春天,我用歪歪扭扭的笔画出第一幅画,画中是歪斜的柳树和模糊的池塘,爷爷却说:"画里有你的心跳,画外有你的呼吸,这才是真正的画。"

后来在美术馆看到《千里江山图》时,我忽然明白爷爷的话。那些青绿山水在玻璃展柜里静止千年,却让观者感受到山岚的湿润与江水的奔涌。画师用矿物颜料勾勒的山峦,承载着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,而画外的现代观众,却在欣赏时注入自己的生活体验。我曾站在《富春山居图》前驻足良久,画中渔舟唱晚的意境与现实里地铁站台的喧嚣形成奇妙的对照。艺术作品像一面镜子,照见创作者的心境,也映出观者当下的生命状态。就像爷爷的画里总藏着几朵野花,那些不被传统画论记载的细节,恰是画外最动人的呼吸。

去年深秋,我在旧书市淘到爷爷的画册。泛黄的纸页间飘落几片干枯的枫叶,那是他画《秋山图》时夹在画稿里的。书页间还留着淡淡的墨香,像极了那个总在黄昏时分氤氲的画室。我翻开画册,看见他画过的每幅作品都标注着日期,最早的那张《春江花月夜》是1963年,最晚的《夜泊枫桥》是2005年。这些画作像时间的琥珀,封存着不同时期的光影。画里是永不褪色的风景,画外却是流动的岁月。当我用手指抚过画纸上的皴擦痕迹,忽然懂得艺术的真谛不在于完美再现,而在于捕捉瞬间的心跳。就像爷爷总说的,画纸上的每一笔都要带着呼吸的节奏。

站在画廊的玻璃墙前,我看见无数画作在光影中流转。有的画里是盛唐的长安,有的画里是江南的雨巷,有的画里是抽象的色块。但每幅画外,都有观者与画作的对话。有人对着《星空》低声吟诵诗歌,有人在《呐喊》前驻足沉思,有人用手机镜头捕捉画框外的光影。这些画外的呼吸,让静止的画作有了生命。就像爷爷临终前仍握着画笔,说要画一幅"画里有风,画外有月"的画。此刻我终于明白,艺术的永恒不在于画布的边界,而在于它永远能与不同时代的呼吸产生共鸣。那些画里画外的交错,构成了人类精神的长河,流淌着永恒的诗意

欢迎分享转载→ 画里画外(东方出版中心2015 画里画外纪录片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