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4-25 15:40:01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说说控阅读(193)
有趣的是,小学时刚背《桃花源记》,凭借简单的翻译,将其当作一个寓言故事:渔人未遵守桃花源居民的提醒,即"不足为外人道也",不仅做了标记,还告诉了太守,因而"遂迷,不复得路"。直到初中再读这篇古文,才明白其深意:这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片桃林。
以前背诵总是富有想象力,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人,穿越这方梦幻的天地。躬腰步入那连通两个世界的狭小洞口,眼前是一片平坦的土地,上面排列着整齐的房屋,鸟语花香,莺歌燕舞。村落间若隐若现炊烟缭绕,children的欢笑声回荡在翠绿的树林之间,田野上,几排劳作的农夫低着头耕作。
我且为之向往,何况陶渊明呢?
那是一个黑暗而繁杂的时代,整个国家和社会都被笼罩在肮脏的污泥之中。有姓氏的人则是国家动荡中最无辜的受害者。生活在这样的水深火热之中,人人都渴望着一片洁净的、平等的、远离苛捐杂税和战火烽烟的乌托邦,希望在无边的绝望中生出一线希望。
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,或许是寻找一片宁静的人间。然而,百姓的疾苦无处不在,混乱与破败的社会景象不时涌现,有心无力,无法改变现状。于是,桃花源便带着陶渊明的愤懑和内心的一隅向往应运而生。
桃花源的美好与安宁,只是虚构,却由现实催生,是一座废墟上的乌托邦。它的神秘恰如苦难中人最熟悉的事务,它本身也是一座在废墟上重建的桃花源。
陶渊明六十余载的人生经历凝结成这篇作品,是对人生思考的总结。然而,他未能在现实中触摸到笔下的桃花源,这也是一种遗憾。文章最后两段的情绪的确难以把握,但令人回味无穷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游~的作文 桃花源作文
上一篇:贫困与富有议论文800字5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