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10-30 06:2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91)
——文字是生命的回声
语文课本的扉页总带着油墨的清香,那是我与语文初遇的印记。初春的午后,阳光斜斜地洒在泛黄的纸页上,铅笔在字里行间游走,勾勒出“春眠不觉晓”的意境。那时的我还不懂文字的重量,却在诵读声中触摸到汉语的温度。语文,于我而言,是藏在字词背后的秘密花园,是连接心灵与世界的桥梁,更是生命中永不褪色的风景。
初识语文,是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。那时的语文书像一本童话书,每一页都藏着会说话的字词。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“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”,我便在课间追逐着草芽,看它们如何在春风中舒展腰肢。语文课上,我学会了用“碧空如洗”形容晴朗的天空,用“银装素裹”描绘冬日的雪景。那些看似简单的词语,像种子一样在我心里生根发芽,让我明白文字不仅是符号,更是情感的载体。
与语文的相处并非一帆风顺。初中时,面对作文题“我的理想”,我绞尽脑汁却写不出满意的文字。稿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迹,像极了我迷茫的心绪。直到某天,我在图书馆翻到一本泛黄的《诗经》,看到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时,突然感受到文字的韵律与生命的律动。我开始在日记本上模仿古人写诗,用“月光洒在窗棂上”代替“月亮很亮”,用“落叶飘向泥土”代替“叶子落下来”。语文不再是冰冷的课本,而是我表达情感的工具,是与世界对话的窗口。
语文的深意,往往藏在细微之处。高二那年,我偶然在教室窗台上发现一片被风揉皱的银杏叶,叶脉如汉字般曲折延伸。我捡起它,用钢笔在背面写下“一叶知秋”,却在书写时被叶脉的纹路牵动思绪。那天的语文课讲《秋声赋》,先生说“秋声是万物凋零的叹息”,我突然明白文字不仅是记录,更是对生命的感知。后来,我将这片银杏叶夹在语文课本中,每当翻开书页,都能听见秋风拂过树梢的声音,感受到文字背后跳动的心跳。
语文教会我的,远不止写作技巧。高三的深夜,台灯下翻阅《论语》时,我被“学而时习之”中的“习”字触动。它不只是复习,更是一种与生活的对话。我开始在作文中引用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用“海纳百川”形容包容,用“厚德载物”表达担当。语文不再是考试科目,而是我理解世界的钥匙。那些在课本中反复出现的成语、诗句,像星辰般点亮我的思考,让我懂得文字的力量在于传递智慧与情感。
语文与我的生命早已交织成网。高考前的冲刺阶段,我习惯在草稿纸上写诗,用“长风破浪会有时”激励自己,用“直挂云帆济沧海”描绘未来的蓝图。语文老师曾说:“文字是生命的回声。”这句话让我在最后的复习中,学会用细腻的笔触记录生活,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坚持。当我在考场上写下“我与语文”的作文时,笔尖流淌的不仅是文字,更是这些年与语文共度的时光,是那些在字词间找到的共鸣,是生命与语言的深情对话。
语文,于我而言,是时光的见证者。它记录了我从懵懂到成熟的变化,见证了我在文字中寻找自我的旅程。那些在课堂上朗读的诗句,那些在作业本上涂鸦的词句,那些在深夜里反复推敲的段落,都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印记。语文教会我如何用语言丈量世界,如何用文字书写人生。它不仅是学科,更是我与世界连接的纽带,是生命中永不落幕的风景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我与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