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励志说说 > 早上好说说 > 本文内容

论持久战读后感

发布时间:2025-10-23 10:0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14)

论持久战读后感

题记:持久战不仅是军事智慧,更是人生哲学,教会我们在逆境中坚守信念,以长远眼光破局。

引言:毛泽东的《论持久战》诞生于1938年抗战初期,这部著作以战略眼光剖析中日战争态势,提出"持久战"的科学论断。在当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重读这部经典,依然能感受到其穿透历史的思想力量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们更需要从这部著作中汲取智慧,理解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战略定力,以持久的耐心和毅力实现目标。

本论1:持久战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。在抗战时期,面对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,中国军民以"积小胜为大胜"的战术,将敌我力量差距转化为持久战的动能。这种战略思维启示我们:任何看似不可逾越的困难,都可能在持续努力中发生质变。就像敦煌莫高窟的工匠们,在荒漠中开凿洞窟时,他们不是追求一蹴而就的完美,而是以百年为单位的坚持,让艺术瑰宝在时光中熠熠生辉。这种将短期挫折转化为长期积累的智慧,正是持久战思想在当代的生动诠释。

本论2:持久战强调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价值。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,八路军在敌后建立根据地,将战争从正面战场转移到广阔农村,这种灵活的战术选择体现了辩证思维。这种思想对当代青年同样具有启示意义:面对学习压力或人生困境,我们应当学会在不同领域寻找突破口。就像苏轼在"乌台诗案"后贬谪黄州,却在江畔写下"大江东去"的千古绝唱,将逆境转化为精神升华的契机。这种在时空维度中寻找平衡的智慧,正是持久战理论给予我们的深刻教诲。

结论:从《论持久战》中我们领悟到,真正的胜利从来不是速战速决的偶然,而是持久积累的必然。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、节奏飞快的时代,我们更需要这种战略思维:面对知识的浩瀚海洋,要像考古学家在黄沙中寻找文物一样保持耐心;面对人生的荆棘之路,要如登山者在陡峭山路上步步为营。这种持久的坚持,不仅是对历史智慧的传承,更是对当代青年精神品格的塑造。当我们以长远眼光看待眼前的困难,用持续努力化解暂时的挫折,就能在时光的沉淀中收获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。这或许就是《论持久战》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——它教会我们用战略的耐心,在时代的洪流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航道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论持久战读后感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