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9:4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74)
甲午战争读后感,甲午纪录片观后感,甲午中日战争观后感,甲午中日战争观后感8篇完美版
**甲午中日战争观后感**
**题记**
历史的烽烟终将散去,但记忆的火焰永不熄灭。甲午中日战争,这场发生于1894年的浩劫,不仅改变了东亚的格局,更在民族的血脉中刻下了深刻的烙印。
**引言**
当我在历史课本中翻开“甲午中日战争”这一章节,或是观看相关的纪录片时,眼前浮现出硝烟弥漫的黄海、战败后割地赔款的屈辱,以及无数将士在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的画面。这场战争,是近代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次生死较量,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。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真相,更引发了对民族复兴之路的思考。
**本论一**
甲午战争的导火索是朝鲜半岛的局势。1894年,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,清政府与日本都试图通过军事干预来维护在朝鲜的利益。日本以“保护使馆”为借口,迅速派兵登陆,而清政府则因内部腐败和指挥混乱,未能及时应对。这一阶段,双方的矛盾逐渐激化,最终演变为全面战争。战争初期,清军在陆地上占据优势,但日军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,迅速扭转了战局。例如,丰岛海战中,日军偷袭清军舰队,导致北洋水师损失惨重。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清政府的军事落后,也预示了战争的走向。
**本论二**
战争的转折点出现在黄海海战。这场战役中,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激烈交火,但清军因指挥失误和战术不当,未能有效应对。日军则利用机动性强的优势,逐渐将清军舰队逼入绝境。黄海海战后,北洋水师损失了多艘主力舰,而日军则凭借此战奠定了海上优势。随着战争的持续,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愈发显露。李鸿章一味求和,甚至在战事不利时,试图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。这种软弱的态度,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。1895年,清政府被迫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割让台湾、澎湖列岛,并赔偿巨额白银。这一条约不仅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,更让列强看到了清政府的虚弱,纷纷趁机侵略。
**结论**
甲午战争的失败,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沉重打击。它不仅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危机,也促使无数仁人志士开始反思和探索救国之路。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,从孙中山的革命到后来的五四运动,每一次尝试都源于对这场战争的深刻记忆。今天的我们,虽然不再面临战争的威胁,但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依然值得铭记。它提醒我们,只有自强不息、团结一致,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但那些沉痛的记忆,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甲午观后感 甲午战争观后感15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