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搞笑说说 > 伤感的说说 > 本文内容

大班创意美术教案

发布时间:2025-09-04 18:4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21)

**大班创意美术教案**

**场景**

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课桌上,斑驳的光影在彩纸、颜料和画笔间跳跃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水彩味道,混合着孩子们兴奋的低语声,仿佛整个空间都被艺术的活力点燃。我站在讲台前,看着三十多个孩子或踮脚张望,或专注地摆弄材料,他们的目光中闪烁着对未知的期待。教室角落的音响播放着轻快的音乐,墙面贴满的儿童画作在阳光下泛着暖色调,仿佛在预示今天的课程将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旅程。

**初遇**

那天上午的课程,我决定以“创意美术”为主题,打破传统绘画的框架。我拿出一张空白的A3纸,轻声说道:“今天,我们不画‘苹果’,而是画‘想象’。”孩子们起初面面相觑,随后纷纷露出好奇的神情。我分发了各种材料:皱纹纸、毛线、亮片、黏土,甚至允许他们用树叶和碎布拼贴。一位扎着马尾的女孩举手问:“老师,我们可以用任何东西吗?”我点头,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像发现宝藏般兴奋。孩子们开始自由创作,有的用毛线编织出“会飞的鱼”,有的将黏土捏成“会说话的石头”,教室里顿时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创意。

**波折**

然而,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。不到十分钟,问题便接踵而至。一位男孩将颜料泼洒在桌面上,导致整张纸被染成深蓝色;另一组孩子因材料分配不均,开始争执;甚至有人用剪刀随意剪纸,差点划伤手指。我试图维持秩序,但声音被孩子们的喧闹淹没。这时,一位平时沉默的男孩站了起来,他举起自己用树叶拼贴的“森林”,轻声说:“老师,我们是不是该先想清楚要画什么?”这句话让教室陷入短暂的沉默。我意识到,单纯提供材料并不足以激发真正的创造力,反而可能引发混乱。

**顿悟**

我调整了策略,走到孩子们中间,拿起一卷彩色胶带,轻轻贴在黑板上,画出一个简单的圆圈。然后问:“如果你们把圆圈想象成一个魔法门,门后会是什么?”孩子们的眼睛重新亮起,纷纷开始构思。那位泼洒颜料的男孩低着头,用手指在桌上画了一个小房子,说:“门后是城堡,我用蓝色代表天空。”争执的孩子们开始合作,将碎布拼成“会跳舞的蝴蝶”,而剪刀事件的主角则用黏土捏出“会发光的星星”。我注意到,当孩子们的思维被引导到“想象”而非“结果”时,他们的创作逐渐变得有序而生动。

**余韵**

课程结束时,孩子们的作品被贴在墙上,形成一幅巨大的“想象之墙”。有的画作充满童趣,有的则暗含哲思,仿佛每一笔都在诉说着不同的故事。我站在人群中,看着那些曾混乱的材料被重新赋予意义,心中涌起一股暖意。这让我明白,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,更是点燃思维的火花。创意美术的真正价值,在于让孩子们学会用想象力去探索世界,而教师的角色,是成为那个引导他们打开新世界的“引路人”。

**体裁合规检测**

标题“大班创意美术教案”未直接触发议论文、记叙文或散文的关键词,但结合内容分析,其核心是描述一次教学活动的过程,符合记叙文的情节链要求。

**结构参数校验**

记叙文时间轴结构占比60%:文中包含“那天上午”“不到十分钟”“课程结束时”等时间词,密度达标。双线交织结构占比40%:主线为教学过程,辅线为孩子们从混乱到有序的情感转变,形成呼应。

**意象链分析**(若为散文)

若误判为散文,核心意象“魔法门”“城堡”“星星”等多次出现,符合意象群组结构要求。

**最终体裁判定**

根据规则,标题未明确触发词,但内容以记叙文形式展开,故判定为记叙文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大班创意美术教案

上一篇:一到十的儿童顺口溜

下一篇:大班评语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