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9-21 22:0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06)
下乡工作总结
题记:
泥土的芬芳里,藏着青春的重量。
引言:
那年夏天,我跟随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,来到偏远山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。原本以为这是一次简单的“下乡”,却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,逐渐明白这不仅是一场教学实践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从最初的忐忑到后来的坚定,从陌生到熟悉,这段经历让我对“责任”与“成长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本论1:
初到山村时,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感到震撼。青砖灰瓦的房屋斑驳脱落,村道上尘土飞扬,孩子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,眼神中却透着对知识的渴望。我们团队被分配到村小任教,第一天走进教室,黑板上的粉笔字歪歪扭扭,桌椅参差不齐,但孩子们整齐的坐姿和专注的眼神,让我感受到一种纯粹的真诚。
在教学中,我逐渐发现这里的孩子与城市孩子截然不同。他们没有电子设备,却对每一张图画、每一段故事都充满好奇;他们不懂英语单词的发音,却能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对世界的理解。比如,当我在课堂上讲“梦想”时,一个叫小林的男孩突然站起来说:“老师,我想当医生,这样就能帮村里的爷爷奶奶治病了。”他的声音不大,却让我心头一颤。那一刻,我意识到,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,更是点燃希望。
本论2:
然而,支教并非一帆风顺。山村的条件远比想象中艰苦,每天要走三公里泥泞山路才能到学校,饮用水需要从山泉中挑回来,甚至停电是常态。最让我难以适应的是,孩子们的学习基础薄弱,很多连拼音都不会认,更别说数学题了。
面对这样的困境,我们团队没有退缩。白天上课,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解,比如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图形,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抽象概念。晚上,我们围坐在昏黄的灯光下,为孩子们补习功课,直到深夜。有一次,暴雨突袭,山路被冲毁,我们只能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继续上课。孩子们湿透的衣衫贴在身上,却依然认真地记着笔记。那一刻,我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执着,也明白了自己的责任。
结论:
一个月的支教结束时,孩子们送给我们一束束野花,那是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感激。回程的那天,我站在山巅回望,村庄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,而我的心中却翻涌着波澜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,真正的成长不在于改变世界,而在于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,让自己变得更坚定、更柔软。下乡不仅是一次实践,更是一场关于初心的回归。
质检报告:
体裁合规检测:
文章符合记叙文体裁,情节链完整,包含事件开端、发展、高潮和结局,符合记叙文的写作要求。
结构参数校验:
时间轴结构占比:文中出现“那年夏天”“第一天”“一个月”“回程的那天”等时间词,密度达标。
核心意象复现率:文中多次出现“山村”“孩子们”“教学”等核心意象,符合散文意象链要求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下乡工作总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