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11-13 19:40:01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07)
为什么有些人走遍全世界都找不到归属感,我终于明白,越来越觉得没有归属感,“我找不到归属感”|被忽视的童年情感
**找不到的归属感**
**起兴**
黄昏的阳光斜斜地洒在旧书包的拉链上,金属扣被岁月磨得发亮,却始终无法扣紧我心中的缺口。那个被我遗落在宿舍楼下的书包,曾装满母亲缝制的棉被、父亲手写的便签,还有同桌递来的零食袋。如今它静静躺在角落,像一扇半开的门,门后是无数个“找不到”的夜晚——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,找不到被理解的温度,找不到让灵魂栖息的港湾。归属感,仿佛是一枚被风卷走的蒲公英种子,在漂泊中寻找着扎根的土壤,却总在落地时被现实的雨淋湿。
**层染1**
小时候,归属感是外婆家老屋门前的槐树。每年夏天,蝉鸣裹着槐花的甜香漫过院墙,我总爱坐在树杈间晃荡,看母亲在厨房熬煮绿豆汤,听父亲用竹竿敲打青石板,把日子敲成清脆的节奏。那时的归属感像一条看不见的丝线,从屋檐垂落,穿过我的衣襟,系在祖母的蒲扇上。可当父母为了生计将我送入城市寄宿学校,老屋的门轴声被钢筋水泥的轰鸣取代,槐花的香气被消毒水的气味冲淡,归属感便悄然碎裂成玻璃碴,扎进我每一寸渴望被温暖的骨缝里。
**层染2**
青春期的归属感是教室后排的座位。我习惯性地把课本堆成堡垒,用铅笔在课本空白处画满涂鸦,仿佛这样就能隔绝周围同学的喧哗。直到某天,班主任将我的座位调到讲台前,阳光直直地劈进我的眼睛,我看见前排女生的马尾辫在风中摇晃,听见后排男生的嬉笑被切割成碎片。归属感不再是物理空间的界定,而是情感的坐标系——我渴望被同龄人接纳,却总在集体活动中感到格格不入。就像那年运动会,我站在接力赛的起跑线上,心跳声比鼓点更喧嚣,最终在接力棒传递的瞬间,我发现自己连“自己”都找不到。
**层染3**
成年后,归属感变成了一张永远过期的车票。我曾在异乡的出租屋里用咖啡杯当花瓶,把路灯当作夜灯,试图用这些微小的仪式感填补内心的空洞。但每当深夜加班回家,看到空荡荡的客厅和未拆封的快递盒,归属感便如潮水般退去,留下满地贝壳般的孤独。我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搜索“同款孤独”,却发现每段对话都像隔着玻璃的倒影,无法真正触碰。直到某个雨夜,我翻出高中时的日记本,泛黄的纸页上写着:“归属感不是被某个人认领,而是被某个地方记住。”这句话像一束光,照亮了我未曾察觉的真相:归属感并非寻找,而是创造。
**点睛**
如今,我学会在咖啡馆的窗边种一盆绿萝,让藤蔓爬上玻璃,将陌生的墙壁变成自己的疆域;我开始在深夜的书桌前写诗,用文字搭建一座没有门的屋子,邀请所有漂泊的灵魂进来栖息。归属感从来不是被动等待的礼物,而是主动编织的网。就像那年我独自在图书馆角落读《小王子》,书页间飘落的银杏叶曾让我以为找到了答案,直到多年后才明白:狐狸说的“驯养”不是占有,而是让彼此成为彼此世界里独一无二的风景。当我们不再执着于“找到”,而是学会在漂泊中播种,归属感便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,从土壤里长出新的枝桠。
欢迎分享转载→ 我终于明白 内心找不到归属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