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经典名句 > 早安说说 > 本文内容

小小班音乐教案

发布时间:2025-10-24 12:40:02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49)

**小小班音乐教案**

(记叙文模式)

第一段:场景

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钢琴上,琴键被擦拭得发亮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松香。我坐在讲台旁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,耳边是孩子们嬉闹的声音,像一串跳跃的音符。教室里贴满了彩色的贴纸,墙角的绿植在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也在等待一场音乐的盛宴。老师轻声提醒:“今天的教案要围绕‘小小班’展开,孩子们才三岁,得用最简单的方式。”我深吸一口气,目光落在那本崭新的教案本上,心中泛起一丝期待与忐忑。

第二段:初遇

第一次接触“小小班”音乐教案,我既兴奋又迷茫。孩子们像一群活泼的小鸟,叽叽喳喳地围着我转圈,连最安静的角落也充满活力。我尝试用儿歌《小星星》作为开场,却发现他们对“五线谱”毫无概念。我灵机一动,用积木拼出音符的形状,孩子们立刻瞪大眼睛,像发现新大陆般聚精会神。那一刻,我意识到音乐教育不是灌输知识,而是点燃孩子们对旋律的好奇。我翻开教案本,写下第一个活动:“用身体打击乐感受节奏”,并画上简单的示意图,仿佛在编织一张通往音乐世界的网。

第三段:波折

然而,真正的挑战在“律动”环节悄然降临。我设计了一个“跟着音乐跳舞”的游戏,但孩子们却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,东倒西歪地乱晃。我急得手心冒汗,反复播放同一段音乐,却始终无法让他们统一动作。这时,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轻轻拍了拍我的肩:“别着急,音乐是流动的,孩子们的节奏需要时间去感知。”我恍然大悟,改用“拍手-跺脚-转圈”的简单指令,孩子们渐渐找到了节奏的韵律。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:有的孩子因害羞不敢参与,有的因体力不足无法坚持。我蹲下身,用温和的语气与他们对话,将教案中的“集体活动”调整为“分组互动”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节奏中发光。

第四段:顿悟

当孩子们用小铃铛和沙锤演奏出属于自己的旋律时,我忽然明白:音乐教案的核心不是完美的设计,而是对孩子的尊重与陪伴。我观察到,那个总躲在角落的小男孩,今天主动拿起沙锤敲击出清脆的节奏;那个爱哭闹的小女孩,用拍手声为同伴加油。我调整教案,加入“音乐故事时间”,让孩子们用动作讲述《动物狂欢节》的片段。他们时而模仿大象的步子,时而扮演小猫的跳跃,教室里充满了欢笑与创造。我记录下这些瞬间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——原来教案的真正意义,是搭建一座桥梁,让音乐与童心相遇。

第五段:余韵

一个月后,当“小小班”音乐课画上句点时,我捧着教案本,回想起那些充满汗水与惊喜的日子。孩子们用稚嫩的歌声唱出《小星星》,用笨拙的舞步跳出《欢乐颂》,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对音乐的热爱。我意识到,教案不仅是教学的工具,更是成长的见证。那些反复修改的步骤、那些与孩子们的互动,都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旋律。如今,我将这份教案珍藏,它提醒我:教育如同音乐,需要耐心的调音与真诚的共鸣,才能让每一个音符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小小班音乐教案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