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经典名句 > 伤心说说 > 本文内容

热闹的菜市场

发布时间:2025-10-01 12:00:01源自:http://www.xiziv.com/作者:经典文学网阅读(107)

热闹的菜市场

清晨六点,天边泛起鱼肚白,我踩着露水走进老城区的巷口。青石板路上还沾着昨夜未干的水渍,空气中浮动着潮湿的泥土气息,混杂着隔壁包子铺蒸笼掀开时腾起的白雾。卖菜的摊主们早已支起竹筐,老李头的豆腐摊前支着油布,案板上码放的白嫩豆腐在晨光里泛着珍珠般的光泽。卖鱼的阿婆掀开草席,银亮的鱼鳞在水桶里闪烁,像撒了一地碎银。这方寸之地,是城市最鲜活的脉搏,是烟火气最浓的角落。

第一次踏入这个市场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某个周末。母亲攥着皱巴巴的零钱,带着我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。油条摊前蒸腾的热气模糊了阿婆的白发,她一边用长竹筷搅动油锅,一边絮絮叨叨地和顾客聊天。卖菜的张叔总爱把萝卜缨子编成小辫子,我蹲在竹筐边看他灵巧的手指翻飞,像在编织春天的童话。最难忘的是卖糖炒栗子的老王,他总把栗子在铁锅里翻炒出焦香,用粗陶碗装着,掀开盖子时腾起的热气里裹着甜糯的气息,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。

转眼已是深秋,市场里飘着桂花的甜香。我常在放学后溜进这个热闹的天地,看卖豆腐的老李头和顾客讨价还价。他的皱纹里藏着三十年的烟火气,说话时总带着吴侬软语的腔调。有次我帮他称豆腐,发现他偷偷把几块次品混进整块里,却在结账时把多找的零钱塞回顾客口袋。这种细碎的温暖,像秋阳透过竹叶洒在青石板上的光斑。卖菜的张叔把萝卜缨子编成小辫子,却在某个雨天发现他的老母鸡丢了,于是和卖鸡的刘大爷联手布下天罗地网,最后在菜市场角落的排水沟里找到了那只偷溜出去的母鸡。

冬至那天,市场里飘起细雪。卖鱼的阿婆把鱼摊搬到屋檐下,用棉被裹着鱼桶,看她冻得通红的手指在冰面上画出一道道裂痕。我蹲在她身边,看她用冻僵的手把鱼鳞刮得哗哗作响,突然发现她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年轻时的笑意。卖豆腐的老李头不知何时也学会了用手机拍视频,镜头对准案板上冒着热气的豆腐,他说要让城里人看看真正的手艺。这些细碎的改变,像雪落在青石板上融化的水痕,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温度。

某个暮色四合的傍晚,我遇见了市场里最特别的风景。卖菜的张叔在摊前摆出一排红灯笼,他说这是给晚归的顾客点的灯。老李头把豆腐切成薄片,摆成莲花形状,说要让晚霞映得更美。卖鱼的阿婆用旧毛衣围成挡风墙,把最后几条鱼挂在竹竿上,像在展示艺术品。这些看似随意的布置,却让暮色中的市场变成温暖的港湾。我忽然明白,这片热闹的天地不仅是交易的场所,更是城市人心灵的栖息地。

市场里的人来人往,像一首永不完结的歌谣。卖豆腐的老李头每天清晨五点就来,他的竹筐里永远盛着新鲜的豆子,案板上的豆腐总带着清晨的露水味。张叔的萝卜缨子从春天的绿芽到冬天的枯黄,编织成不同的花样。卖鱼的阿婆在雨天会把鱼桶搬到屋檐下,晴天又重新支起草席。这些细碎的日常,构成了市场最真实的模样。当最后一缕暮色被路灯驱散,市场里依然飘荡着炒栗子的甜香,仿佛在诉说一个永恒的故事。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有着最动人的温度,是城市最真实的缩影,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热闹的菜市场

上一篇:寒假里的新鲜事

下一篇:怀念的日子

用户评论

© 2013-2018 - 经典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88888888号-1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公告 - 合作申请

闽ICP备2021017268号-10